首页 > 专家视角

孩子不打不长教训?只有“打”才能记住?真相真不是这样

2024-05-01  来源:科学辟谣   热度:

流言

“孩子不打不长教训,打了才能记住?”

关于能不能打孩子网上有很多争论,目前很多朋友认为,可以适度揍孩子以达到教育的目的。

流言分析

这种说法有待商榷。

家长偶尔控制不住揍了孩子情有可原,但是可别指望揍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今天 4 月 30 日,是传说中的“国际不打小孩日”,尽管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好笑,但稍微想想为什么需要定这么个日子,以及剩下三百多天孩子该怎么办,则难免让人有点担忧……

图库版权图片,不授权转载

实际上,现在关于揍娃,有很多种不同意见,对于“揍娃”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?相信大家的主流看法大概主要分三种:

1.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,揍一顿更听话。

2. 打孩子即罪恶,绝对不能让孩子重蹈自己的童年创伤。

3. 家长不是圣人,孩子也没那么脆弱,忍无可忍揍一顿,就当提前让孩子感受“社会毒打”。

其实,“揍孩子”背后的影响,远不止这么简单,关于如何看待揍孩子这件事,家长们也有很多误区,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。

学了心理学就不会揍娃?

先悄悄告诉大家一个真相:其实,哪怕是我们学心理学的也会控制不住揍娃……

作为心理学者,我们很清楚体罚的诸多负面影响;但是,作为家长,也会深刻体验到控制自己揍娃冲动的艰难。在一个聚集了心理学领域的从业者、高校老师和科研人员的家长群里,也曾就“揍娃”这个话题,展开了“用什么工具揍娃最趁手?”的经验分享和学术讨论:

直接上手太疼,借助工具又容易把握不好力度打得太狠,拿什么打,才能既起到震慑作用,又能保证不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痕?

值得欣慰的是,在理性的帮助下,真实表露又不失专业探讨的交流最终没有变成“兵器谱”或者“华山论剑”,而是慢慢转变为集体内省现场和“戒打”互助组织,围绕“揍娃”得出了几个结论:

揍了孩子就能“长记性”?

真相:体罚会损伤记忆和降低智力,影响大脑发育。

日常相处能够母慈子孝,谈及学习容易鸡飞狗跳。事关学习、作业、成绩时,总是容易引发“挨揍”事件。即使平时情绪再稳定的家长,只要辅导孩子作业和学习,都难免有气急攻心的时刻:教一遍不会,还能保持耐心;教三遍不会,尚能控制脾气;教十遍还不会,十头牛都拉不住家长想揍人的心情。

图库版权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
也许家长揍娃的初衷很单纯,认为“痛”的记忆才能把手在写,脑在飘的孩子拉回现实,下一次才能不漏题、不粗心、好好学、长记性。殊不知,体罚会损伤记忆和降低智力,影响大脑发育。

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,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超过 1500 个孩子进行研究,结果发现:

对于2-4 岁的孩子:

没有受过体罚的孩子,四年后,比受过体罚的同龄人智商高出 5 分。

对于5-9 岁的孩子:

没有受过体罚的孩子,四年后,比受过体罚的同龄人智商高出 2.8 分。

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:

受到体罚的次数越多,心智能力的发展越缓慢。

而且,当孩子经常处于可能会“挨揍”的恐惧和焦虑中时,大脑会持续激活“战斗或逃跑”的应激反应,时刻警惕、难以放松,自然没有多余的认知资源放在学习上,要知道,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才最利于大脑学习。

揍了孩子就不会再犯?

真相:体罚可能会导致问题更加棘手。

“打”似乎是快速结束孩子问题的最便捷的方式。但结束问题,并不代表解决问题,只是暂时掩盖或抑制了问题的表面现象,问题行为却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故态复萌,甚至变本加厉或阳奉阴违,更加棘手。

研究发现,体罚所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,73% 受到体罚的儿童不到十分钟就会 “旧错重犯”。

图库版权图片,不授权转载

如果家长经常将体罚作为管教的方式,从长远的来看,孩子可能会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模式:退缩或逆反。

要么因为恐惧而选择顺从,却逐渐变得自卑和懦弱;要么因为愤怒而故意违抗,却慢慢转向乖戾和叛逆。就如因为说谎挨揍的孩子,可能会因此不再说谎,但更可能会学着让自己的谎言没有破绽。

而夹在退缩和逆反中间的孩子,更可能因为迷茫而阳奉阴违,为了不引起正面冲突而隐藏行为,在家长眼皮底下乖巧懂事,在家长不知道的地方肆意妄为,却让自己陷入深深的矛盾和混沌之中。

揍了孩子就会变得有担当?

真相:体罚可能意味着一笔勾销和转头就忘。

在孩子犯错后选择体罚的家长,内心都默认了这样一个前提,那就是犯错就要承担后果,而挨揍就是这个后果,所以揍孩子一顿,就能让他变得有担当,更懂事。

但事实上,挨揍仅仅家长一厢情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折磨,真正的后果却被抛之脑后,负起责任和扛起担当更是无从谈起。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,应自行承担明天无法向老师交代的后果,并可能面对同学们的异样眼光;孩子不好好吃饭,则需承受饥饿的煎熬;孩子打人,则应当主动向对方道歉并尽力弥补过失。

如果家长试图以体罚作为孩子打人的“后果”,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和情感便会被愤怒、不甘和疼痛所占据,他们将不再关注被打者的感受,也不再思考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。相反,他们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认知:我打了他,你打了我,这下好了,扯平了!

如果你仍然觉得揍孩子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,那么不妨试着回答下面这几个小问题:

问一问已经为人父母的你:最近一次揍娃是因为娃做了什么呢?

· 打人了

· 乱发脾气

· 成绩不理想

· 学习不动脑子

目的达到了吗?问题解决了吗?孩子再犯了吗?

再问一问已经长大成人的你:

小时候被爸妈揍过吗?是因为什么被揍呢?吸取了什么教训呢?

很多人都能回忆起童年时期那些深刻的被揍经历,也清楚记得自己被什么东西打,打在哪些部位,以及当时的自己是多么恐惧,有多么生气,却唯独忘了自己为什么挨揍,或者到底应该吸取什么教训。所以你看,揍娃有什么用呢?

图库版权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
最后总结一下,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之所以揍娃,并不是因为喜欢或方便,是出于不敢放任孩子出错而着急、焦虑和担忧的心情,是源于保护孩子的迫切感和责任心,是想规避孩子重复犯错或步入歧途的风险,也是想引导孩子扛起责任、追求卓越、变得和善的美好期待。但是,为了达成如此重要又积极的期望,咱们更得选择合适的方法,而揍娃,不在其中。

照“谣”镜

有时候,我们小时候习以为常、感同身受的事,并不见得是合理的,比如挨家长的揍……

参考文献

[1]l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,College students more likely to be lawbreakers if spanked as children, ScienceDaily.

[2]lStraus, Murray A. and Mallie J. Paschall. Corporal Punishment by Mothers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's Cognitive Ability: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wo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Age Cohorts. 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& Trauma, 2009; 18 (5): 459 DOI: 10.1080/10926770903035168

[3]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us-news/2018/nov/05/spanking-children-makes-them-more-aggressive-us-pediatricians-body-says

分享到:
媒体辟谣更多>>
微信辟谣更多>>
月度谣言榜更多>>